防雷考試之建筑物防雷設計規范GB50057填空題
防雷檢測需要專業技術人員才允許操作,此類技術人員需要進行防雷能力認定考試,防雷考試范圍之前文章有提到過,本文是關于防雷考試之建筑物防雷設計規范GB50057填空題的整理,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主要內容如下:
1、建(構)筑物防雷設計,應在認真調查地理、地質、土壤、氣象、環境等條件和雷電活動規律以及被保護物的特點等的基礎上,詳細研究防雷裝置的形式及其布置。
2、 防雷裝置是用于減少閃擊擊于建(構)筑物上或建(構)筑物附近造成的物質性損害和人身傷亡,有外部防雷裝置和內部防雷裝置組成。
3、接閃器由攔截閃擊的接閃桿、接閃帶、接閃線、接閃網以及金屬屋面、金屬構件等組成。
4、接地裝置是接地體和接地線的總合,用于傳導雷電流并將其流散入大地。
5、直擊雷閃擊直接擊于建(構)筑物、其他物體、大地或外部防雷裝置上,產生電效應、熱效應和機械力者。
6、閃電感應是閃電放電時,在附近導體上產生的雷電靜電感應和雷電電磁感應,它可能使金屬部件之間產生火花放電。
7、閃電電涌是閃電擊于防雷裝置或線路上以及由閃電靜電感應或雷擊電磁脈沖引發,表現為過電壓、過電流的瞬態波。
8、閃電電涌侵入是由于雷電對架空線路、電纜線路或金屬管道的作用,雷電波,即閃電電涌,可能沿著這些管線侵入屋內,危及人身安全或損壞設備。
9、防雷等電位連接是將分開的諸金屬物體直接用連接導體或經電涌保護器連接到防雷裝置上以減小雷電流引發的電位差。
10、等電位連接帶是將金屬裝置、外來導電物、電力線路、電信線路及其他線路連于其上以能與防雷裝置做等電位連接的金屬帶。
解析GB 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設計規范》2.0.20條
11、雷擊電磁脈沖是雷電流經電阻、電感、電容耦合產生的電磁效應,包含閃電電涌和輻射電磁場。
12、保護模式是指電氣系統電涌保護器的保護部件可連接在相對相、相對地、相對中性線、中性線對地及其組合,以及電子系統電涌保護器的保護部件連接在線對線、線對地及其組合。
13、最大持續運行電壓是指可持續加于電氣系統電涌保護器保護模式的最大方均根電壓或直流電壓;可持續加于電子系統電涌保護器端子上,且不致引起電涌保護器傳輸特性減低的最大方均根電壓或直流電壓。
14、I 級試驗是指電氣系統中采用 I 級試驗的電涌保護器要用標稱放電電流In、1.2/50μs沖擊電壓和最大沖擊電流Iimp做試驗。 I級試驗也可用T1外加方框表示,即
15、電壓開關型電涌保護器在無電涌出現時為高阻抗,當出現電壓電涌時突變為低阻抗。通常采用放電間隙、充氣放電管、硅可控整流器或三端雙向可控硅元件做電壓開關型電涌保護器的組件。也稱“克羅巴型”電涌保護器。具有不連續的電壓、電流特性。
16、 限壓型電涌保護器在無電涌出現時為高阻抗,隨著電涌電流和電壓的增加,阻抗連續變小。通常采用壓敏電阻、抑制二極管作限壓型電涌保護器的組件。也稱“箝壓型”電涌保護器。具有連續的電壓、電流特性。
17、組合型電涌保護器是由電壓開關型元件和限壓型元件組合而成的電涌保護器,其特性隨所加電壓的特性可以表現為電壓開關型、限壓型或電壓開關型和限壓型皆有。
解析GB 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設計規范》2.0.42條
18、測量的限制電壓是指施加規定波形和幅值的沖擊波時,在電涌保護器接線端子間測得的最大電壓值。
19、電壓保護水平Up是表征電涌保護器限制接線端子間電壓的性能參數,其值可從優先值的列表中選擇。電壓保護水平值應大于所測量的限制電壓的最高值。
20、設備耐沖擊電壓額定值是指設備制造商給予的設備耐沖擊電壓額定值,表征其絕緣防過電壓的耐受能力。
21、 建筑物應根據建筑物的重要性、使用性質、發生雷電事故的可能性和后果,按防雷要求分為三類。
22、各類防雷建筑物應設防直擊雷的外部防雷裝置,并應采取防閃電電涌侵入的措施。
23、第一類防雷建筑物防閃電電涌侵入時,室外低壓配電線路應全線采用電纜直接埋地敷設,在入戶處應將電纜的金屬外皮、鋼管接到等電位連接帶或防閃電感應的接地裝置上。
24、第一類防雷建筑物防閃電電涌侵入時,在電纜與架空線連接處,尚應裝設戶外型電涌保護器。電涌保護器、電纜金屬外皮、鋼管和絕緣子鐵腳、金具等應連在一起接地,其沖擊接地電阻不應大于30Ω。
25、第一類防雷建筑物防閃電電涌侵入時,電子系統的室外金屬導體線路宜全線采用有屏蔽層的電纜埋地或架空敷設,其兩端的屏蔽層、加強鋼線、鋼管等應等電位連接到入戶處的終端箱體上。
26、第一類防雷建筑物防閃電電涌侵入時,距離建筑物100m內的管道,宜每隔25m接地一次,其沖擊接地電阻不應大于30Ω,并應利用金屬支架或鋼筋混凝土支架的焊接、綁扎鋼筋網作為引下線,其鋼筋混凝土基礎宜作為接地裝置。
27、第一類防雷建筑物當建筑物高度超過30m時,首先應沿屋頂周邊敷設接閃帶,接閃帶應設在外墻外表面或屋檐邊垂直面上,也可設在外墻外表面或屋檐邊垂直面外。
28、第二類防雷建筑物外部防雷的措施,宜采用裝設在建筑物上的接閃網、接閃帶或接閃桿,也可采用由接閃網、接閃帶或接閃桿混合組成的接閃器。
29、第二類防雷建筑物當建筑物高度超過45m時,首先應沿屋頂周邊敷設接閃帶,接閃帶應設在外墻外表面或屋檐邊垂直面上,也可設在外墻外表面或屋檐邊垂直面外。接閃器之間應互相連接。
30、第二類防雷建筑物外部防雷裝置的接地應和防閃電感應、內部防雷裝置、電氣和電子系統等接地共用接地裝置,并應與引入的金屬管線做等電位連接。
31、利用建筑物的鋼筋作為防雷裝置時,當基礎采用硅酸鹽水泥和周圍土壤的含水量不低于4%及基礎的外表面無防腐層或有瀝青質防腐層時,宜利用基礎內的鋼筋作為接地裝置。當基礎的外表面有其他類的防腐層且無樁基可利用時,宜在基礎防腐層下面的混凝土墊層內敷設人工環形基礎接地體。
31、利用建筑物的鋼筋作為防雷裝置時,構件內有箍筋連接的鋼筋或成網狀的鋼筋,其箍筋與鋼筋、鋼筋與鋼筋應采用土建施工的綁扎法、螺絲、對焊或搭焊連接。
32、利用建筑物的鋼筋作為防雷裝置時,單根鋼筋、圓鋼或外引預埋連接板、線與構件內鋼筋應焊接或采用螺栓緊固的卡夾器連接。構件之間必須連接成電氣通路。
33、具有22區爆炸危險場所的建筑物。建筑物內的設備、管道、構架等主要金屬物,應就近接到防雷裝置或共用接地裝置上。
34、防止雷電流流經引下線和接地裝置時產生的高電位對附近金屬物或電氣和電子系統線路的反擊,當金屬物或線路與引下線之間有自然或人工接地的鋼筋混凝土構件、金屬板、金屬網等靜電屏蔽物隔開時,金屬物或線路與引下線之間的間隔距離可無要求。
35、第三類防雷建筑物當建筑物高度超過60m時,首先應沿屋頂周邊敷設接閃帶,接閃帶應設在外墻外表面或屋檐邊垂直面上,也可設在外墻外表面或屋檐邊垂直面外。接閃器之間應互相連接。
36、除第一類防雷建筑物外,金屬屋面的建筑物宜利用其屋面作為接閃器,板間的連接應是持久的電氣貫通,可采用銅鋅合金焊、熔焊、卷邊壓接、縫接、螺釘或螺栓連接。
37、當利用混凝土內鋼筋、鋼柱作為自然引下線并同時采用基礎接地體時,可不設斷接卡,但利用鋼筋作引下線時應在室內外的適當地點設若干連接板。
38、當僅利用鋼筋作引下線并采用埋于土壤中的人工接地體時,應在每根引下線上距地面不低于0.3m處設接地體連接板。采用埋于土壤中的人工接地體時應設斷接卡,其上端應與連接板或鋼柱焊接。連接板處宜有明顯標志。
39、需要防雷擊電磁脈沖時,分開的建筑物之間的連接線路,若無屏蔽層,線路應敷設在金屬管、金屬格柵或鋼筋成格柵形的混凝土管道內。金屬管、金屬格柵或鋼筋格柵從一端到另一端應是導電貫通,并應在兩端分別連到建筑物的等電位連接帶上;若有屏蔽層,屏蔽層的兩端應連到建筑物的等電位連接帶上。
40、需要防雷擊電磁脈沖時,對由金屬物、金屬框架或鋼筋混凝土鋼筋等自然構件構成建筑物,或房間的格柵形大空間屏蔽,應將穿入大空間屏蔽的導電金屬物就近與其做等電位連接。
41、當外來導電物、電氣和電子系統的線路在不同地點進入建筑物時,宜設若干等電位連接帶,并應將其就近連到環形接地體、內部環形導體或在電氣上貫通并連通到接地體或基礎接地體的鋼筋上。環形接地體和內部環形導體應連到鋼筋或金屬立面等其他屏蔽構件上,宜每隔5m連接一次。
42、穿過防雷區界面的所有導電物、電氣和電子系統的線路均應在界面處做等電位連接。宜采用一局部等電位連接帶做等電位連接,各種屏蔽結構或設備外殼等其他局部金屬物也連到局部等電位連接帶。
解析GB 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設計規范》6.3.4條第3款
43、兩棟定為LPZ1區的獨立建筑物用電氣線路或信號線路的屏蔽電纜或穿鋼管的無屏蔽線路連接時,屏蔽層流過的分雷電流在其上所產生的電壓降不應對線路和所接設備引起絕緣擊穿,同時屏蔽層的截面應滿足通流能力。
解析GB 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設計規范》6.4.2條
44、閃電靜電感應是由于雷云的作用,使附近導體上感應出與雷云符號相反的電荷,雷云主放電時,先導通道中的電荷迅速中和,在導體上的感應電荷得到釋放,如沒有就近泄入地中就會產生很高的電位。
解析GB 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設計規范》2.0.14條
以上就是關于防雷考試之建筑物防雷設計規范GB50057填空題的詳細介紹,總共有四十多道題目,包含了GB50057的主要考點,平時大家也可以多多閱讀完整版的GB50057作為補充學習。
ZVD中為防雷http://www.cmfantasia.cn/knowledge/0114294.html轉載需授權!